XM外汇官网

打响育儿补贴“第一枪”,呼和浩特急了(2025年03月15日)

XM

生育一孩补贴1万元、二孩补贴5万元、三孩补贴10万元……

3月13日,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发布落实《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发放育儿补贴”后,率先行动起来的城市。事实上 ,作为北方弱首府,呼和浩特的存在感一直并不算高,几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都与“人口焦虑 ”这样的话题相关 。

在生育率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放缓的大背景下,如何鼓励生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卫健委近日表示 ,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育儿补贴操作方案,全国层面的补贴政策即将出台。随着政策方向明确,今年预计会有更多地方出台地方配套政策 。

回顾过去几年 ,已经有不少城市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但呼和浩特是国家层面明确传递出用“真金白银”支持增强生育意愿的信号后,第一个发放补贴的城市,并且其补贴额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这对于其他城市是否有示范效应?这些年已经实施育儿补贴的城市 ,它们生育率是否真的提高了?除了育儿补贴 ,支持生育又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哪里补贴最多?

呼和浩特的育儿补贴“免申即享” 。

一孩补贴1万元为一次性发放;二孩5万元分5年发放,每年1万元直至5周岁;三孩10万元分10年发放,每年1万元直至10周岁。

实际上 ,在呼和浩特之前,已有多个城市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

2021年7月 ,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推出育儿补贴政策,户籍在攀枝花并且在当地参加社保的群体,生育第二个孩子和第三个孩子并落户当地 ,每个孩子每月发放500元,直至孩子3周岁。

作为第一个发放育儿补贴的城市,2022年初 ,国家卫健委还邀请了攀枝花副市长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全国介绍工作经验 。之后,更多地方陆续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

据城市进化论不完全统计 ,截至目前 ,已有20余个城市发放育儿补贴,基本都是从第二个孩子开始补贴,其中常见的补贴形式为按月补贴。

例如 ,哈尔滨为每个二孩每月补贴500元至3周岁,为每个三孩每月补贴1000元至3周岁,总计分别可获得1.8万元和3.6万元的补贴 。

还有少部分地方是按年补贴 ,比如甘肃临泽县每年为二孩补贴5000元,每年为三孩补贴1万元,到3周岁时分别可领取1.5万 、3万元 。

也有一些城市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 ,例如长沙对三孩及以上一次性补贴1万元,杭州对二孩一次性补贴5000元,对三孩一次性补贴2万元。

最新出台政策的呼和浩特是补贴额度最高的城市 ,二孩补贴5万元高于其他已公布补贴政策的城市,三孩补贴10万元更是“遥遥领先 ”。另外,呼和浩特也是目前唯一对第一个孩子进行补贴的城市 。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杨成钢对我们表示 ,各地出台补贴政策前 ,都会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和生育情况进行详细计算,如果补贴太低则效果有限,补贴太高财力又难以支撑。

财政能否支持?

呼和浩特的情况如何?先来看生育数据。

过去十年间 ,呼和浩特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2014年,呼和浩特出生人口为3.56万人,到了10年后的2023年 ,其出生人口仅为2万人,下降了四成多。

另一方面,当地的死亡人数却在不断上升。2014年 ,呼和浩特死亡1.25万人,2023年死亡2.27万人,上涨了82% 。

呼和浩特希望通过育儿补贴提高生育率 ,但也有人担心,最高10万的育儿补贴是否会对当地的财政造成负担?

“虽然呼和浩特三孩补贴较高,但是实际的财政支出与三孩比例有关。”杨成钢说。呼和浩特未公布当地一孩二孩三孩的比例 ,从全国来看 ,2023年新生儿中一孩占比47.4%,二孩占比38.8%,三孩及以上占比13.8% 。

按照上述比例 ,我们可以借助DeepSeek做一个粗略计算:

假设呼和浩特每年出生人口为2万人,育儿补贴按现有政策执行。那么,呼和浩特十年时间将支出71.72亿元育儿补贴 ,其中前三年的支出分别为2亿元、4亿元 、6亿元。

呼和浩特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4.8亿元,如果按照6亿元计算,育儿补贴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3% 。但这只是育儿补贴 ,不包括其他生育支持支出,最终的支出可能会更高 。

这样的投入,对地方政府来说 ,有没有压力?

以湖北天门为例,天门于2023年9月出台生育支持政策,目前二孩每月补贴800元 ,三孩每月1000元 ,另外买房最高可奖励12万元,还有产假补助、生育补贴等支持。

2024年,天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元 ,鼓励生育投入占比不到2%。天门市财政局副局长宋小红接受采访时说,财政可以承受 。

攀枝花已执行了多年的育儿补贴,截至目前 ,全市财政累计兑现育儿补贴2897.95万元。但攀枝花财政收入较高,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02.58亿元,压力相对更小一些。

发放育儿补贴属于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的政策 ,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财政状况制定,中央对此予以倡导,因此 ,育儿补贴的具体内容、申请条件 、发放标准和补贴幅度等可能因地区而异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胡泽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育儿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部分地方面临的难度较大 ,奖励金额相对较少,不过这也符合中央要求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生育奖励政策和金额的原则。

“如果地方财政资金匮乏,即便有良好的政策意愿 ,也无法落实补贴资金。所以,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地方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 ,以此惠及更多民众 。”她补充道。

“催生 ”效果如何?

在杨成钢看来,育儿补贴是积极的政策引导,表明地方政府支持生育的明确态度 ,真金白银的支出也适当降低了家庭生育养育成本。

不过他也提到,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整体养育成本仍然很高 ,除了育儿补贴,还应该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

去年国务院出台政策,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其中提到了诸多配套服务 ,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强住房支持、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等。

不少城市已经提供了相关服务。例如天门,除了育儿补贴 、购房补贴 、产假补助等,还在职称评定上向二孩、三孩父母倾斜;攀枝花向0—3岁的婴幼儿发放入托券 ,多孩家庭购房时享受更高额度的公积金贷款等 。

呼和浩特此次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也是一套“组合拳” 。育儿补贴之外,当地将对婴儿进行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和儿童安全用药免费筛查 ,针对适龄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宫颈癌 、乳腺癌),发放3000元的牛奶电子券(伊利和蒙牛各1500元)。

在多数城市还在酝酿针对0—3岁幼儿的托育政策时,呼和浩特已将支持政策延伸到小学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二孩入学“幼随长走 ”“就近择优” ,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全市自由选择;在小学起始年级试点取消入学户籍限制,自有住房人员与房户一致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放宽小学入学年龄,在当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均可登记入学。

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如何?先来看天门 ,2024年,天门出生人口7217人,同比增长17% ,远高于全国5.8%的同比增幅 ,这也是当地出生人口数量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7217名新生儿中,有3653人为二孩或三孩,占比超50%。

还有攀枝花 ,以推出育儿补贴的2021年为分水岭,从2018年至2020年,攀枝花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三年呈负增长 ,平均降幅为12.26%;从2021到2023年,出生人口降幅逐渐收窄,平均降幅缩小到0.8%。其中在2023年 ,全市出生人口8296人,较2022年增长8.74% 。

不过,杨成钢也表示 ,补贴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励生育,但目前年轻人“恐婚”“恐育 ”,并不全是因为养育成本压力 ,生育观念的改变同样是重要因素。第一次人口转变源于经济因素 ,第二次人口转变是文化机制作用。

“整个社会形成积极乐观的生育文化氛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各种补贴 。 ”杨成钢说。